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简  介:《地域研究与开发》(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河南省科学院主管、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以发展地理学科、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为宗旨,以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追求学术品位和学术质量、创办精品和特色学术期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突出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特色。主要刊载地域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3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85/P
  • 邮发代号:36-10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中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朱雪欣[1,2];倪晨曦[1];刘雅南[1];杨一佳[1,2] (1-9)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丁静[1];王亚晨[2,3];冯鹏飞[2];兰潇[4];汪柯彤[5];路子为[6] (10-17)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和共聚格局 赵璐[1,2];孙草塬[1,2] (18-25)

战略耦合视角下大陆台资企业退出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任之煌[1,2];韦素琼[1,2];游小珺[1,2];何映红[1,2];陈进栋[3] (26-35)

数字新基建与碳排放强度: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苏晨晨[1];王飞[1] (36-43)

数字赋能城乡物流发展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变分析 张广胜[1];牛玉灵[1];陈俊同[1] (44-50)

基于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的商品流空间结构特征——以中国品牌手机为例 张诗晗[1];丁疆辉[1];付秋涛[1] (51-60)

中国东部物流通道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汪玲[1];高湘芸[1,2];唐磊[1] (61-66)

县域高铁开通、旅游发展与农村共同富裕——基于浙江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张俊[1,2];潘婷[3];赵西泠[4] (67-73)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 王晨圣[1];杨乐[1,2] (74-82)

城际铁路对大湾区内地九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 郭栩东[1,2];张睿[3] (83-89)

系统论视角下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逻辑与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邓策方[1];孙畅[2];陈丹阳[3] (90-98)

县域国土空间文化治理模式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例 栗苏[1];张放放[1] (99-104)

长三角城市旅游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变 曹萍萍[1] (105-111)

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内在机理与空间效应 赵金金[1];余敏辉[2];刘博[1,3];魏雷[1,2] (112-122)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郭兰博[1];赵冬[2];尤清田[3] (123-129)

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创造性转化研究 叶飞[1];刘书含[2] (130-138)

青海化隆拉面门店区域集聚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胡西武[1,2];丁磊[1];周智成[3] (139-146)

2000年以来乡村与城镇化衔接的演进路径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许家伟[1,2];王文琦[3];徐思瑜[4];韩涵[1] (147-153)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动态演进特征——基于沿海-内陆-边疆地区的分析 李佩雯[1];覃诚[2];汪宝[3];朱雨晨[4] (154-160)

农地流转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唐轲[1];王宇祥[1];陈明星[2] (161-166)

村庄建设发展水平、区域化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蒋其发[1];赵彬[1];屈会[1] (167-173)

两种政策情景下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式分析——基于江浙沪地区的实证探索 段金龙[1,2];周小平[2];董藩[2];周涛[3] (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