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地域研究与开发》(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河南省科学院主管、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以发展地理学科、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为宗旨,以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追求学术品位和学术质量、创办精品和特色学术期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突出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特色。主要刊载地域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3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85/P
  • 邮发代号:36-109
  • 单价:20.0000
  • 总价:120.0000

2018年 第4期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 曹小曙;郭建忠;马卫 (1-7)

银行信贷错配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袁庆禄 (8-12)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黄杰 (13-18)

产业结构演进、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范建双;周琳;虞晓芬 (19-24)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任英;谷国锋 (25-31)

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迁 邱莹[1];施先亮[2];马依彤[2];周森[3,4] (32-36)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重庆市直辖为例 陈刚;蔡进兵 (37-41)

基于ANP-TOPSIS的区域物流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曹炳汝;曹惠惠 (42-47)

基于集对分析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集约利用研究 柯丽娜[1,2];阴曙升[1];武红庆[1];韩增林[1,2];王权明[3] (48-53)

高铁联网背景下中国中心城市可达性与联动格局 王春杨;任晓红;李玉华 (54-60)

浮现中的城市群创新网络:京津冀城市间专利合作与城市群演进 邢华;张常明 (61-66)

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杨丹[1];张鹏岩[1,2];周志民[1];李颜颜[1];何坚坚[1] (67-72)

转型期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罗若愚[1];钟易霖[1];踪家峰[2] (73-79)

“城市双修”工程的人本导向研究——基于需求溢出的理论解析与案例探讨 崔莹莹[1];高庆浩[3];陈可石[2];方丹青[1] (80-85)

城市POI火灾风险评估与消防设施布局优化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祝明明[1,2,3];罗静[1,2];余文昌[1,2];周洋[1,2];周亮[4,5,6] (86-91)

城市商圈应急疏散空间布局与路径优化——以广州上下九商圈为例 唐波[1];黄嘉颖[1];邱锦安[2] (92-97)

基于能级提升的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陆相林[1];马凌波[1];孙中伟[2];谢爱良[3] (98-103)

高铁网络对重庆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 杜果;杨永丰 (104-109)

河南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及优化研究 王迎涛 (110-113)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王钦安[1,2];郭爽[1,2] (114-120)

多群体视角下的成都休闲意象空间结构解析 马晓路;张哲乐 (121-125)

基于景区空间安全管理视角的空间句法视域分析——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裘亦书[1];詹起林[2] (126-130)

环境规制与中国城市工业SO2减排 朱向东[1,2];贺灿飞[1,2];刘海猛[3,4];周沂[5] (131-137)

中国主要城市群水土资源条件与限制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例 游珍[1,2];杨艳昭[1,2,3] (138-143)

江苏省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金娜;仇方道;袁荷 (144-149)

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张园林[1];刘玉亭[1];权东计[2] (150-155)

广州市乡村发展类型及演化模式 李贵才[1];朱倩琼[1];刘樱[2];周钰荃[2] (156-161)

乡村居民消费空间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南京“五朵金花”为例 黄莘绒[1];李红波[1,2];胡昊宇[1] (162-167)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微观机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赵修研[1];谭艳美[2];樊鹏飞[3];梁流涛[1] (168-173)

不同样本方案及支付方式下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与分析——基于CVM不同引导技术视角 王坤鹏[1];牛海鹏[1,2] (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