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评论
Historical Review
简 介:《历史评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精神,矢志与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一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史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评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着力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论、对历史难题的辨析、对历史话题的引导,突出思想性、争鸣性和引领性,在认清历史事实、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学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历史启迪。 《历史评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在平等而又说理充分的基础上交锋交流,切磋砥砺,鼓励学术创新,扶持和保护学派的形成,在探索与争鸣中,深化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2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执中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92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672/K
- 邮发代号:80-82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铜圆斝
(F0002-F000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从何而来?
丁俊萍[1];杨亚婷[1]
(5-10)
驳“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断思想启蒙”论
蔡胜[1];黄昆[1]
(11-15)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窘境
王中平[1]
(16-21)
当前中国历史学界存在六大问题
董少新[1]
(22-25)
历史学:从跨学科走向全学科
王旭东[1]
(26-30)
中国边疆研究不应盲从西方理论
孙保全[1];潘冰冰[1]
(31-37)
何为“帝国”?——史学理论视角的思考
孙波[1]
(38-43)
党的四大在纪律建设史上意义重大
韦博[1]
(44-48)
五卅运动铸就反帝斗争的精神丰碑
忻平[1];邢林艳[2]
(49-54)
“九儒十丐”并非历史事实
朱军[1]
(55-59)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不能成立
陈俊达[1]
(60-64)
藏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霍仁龙[1]
(65-69)
索康的“西藏研究”具有“藏独”倾向
薛晶[1]
(70-74)
为什么说美国是帝国?
邓超[1]
(75-80)
美国的中国学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张杨[1]
(81-86)
跳出“现代科学欧洲起源”说——评《被蒙蔽的视野:科学全球发展史的真貌》
屈林晓[1]
(87-92)
夏鼐: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重要奠基人
王兴[1]
(93-99)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
把增强
(100-100)
中国史学“失语”的症候和症结
王瑜
(101-102)
数字技术丰富史学研究范式
梁晨
(102-103)
数字史学不可抛弃“人性”
吴艺贝;李中清
(104-105)
澳门同胞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
陈敏;夏泉
(105-106)
“文化台独”又出昏招
周天柱
(107-107)
英国二战历史教育固守西方中心立场
王若茜
(108-109)
日本历史教科书粉饰侵略战争
蔡瑶;蔡佳佳
(109-110)
中共四大召开100周年
高凡
(111-111)
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高凡
(112-112)
妇好铜封口盉
(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