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hina Social Science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学术导向,占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制高点,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话语权,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本刊既是学术批评和思想争鸣的平台,也是学术评价成果的发布平台。本刊致力于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出发,面向社会实践、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国情开展有的放矢的学术评价,推出能够体现时代思想高度的研究成果,创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本刊强调“研究的研究”,评论中含有评价,只有对学科乃至中国学术整体进行切中时弊的反思与批判,才能自觉发现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征候,才能形成推动学术前进的内在动力。本刊鼓励学者进行科学的、有深度的评价,并通过适时发布哲学社会科学权威评价机构的研究成果,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探究符合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评价标准。通过对重大理论问题、各种学术思潮、跨学科综合研究等趋势的评价,有力激发思想创造力、理论建构力和学术批判力。以此营造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形成权威、公正、客观的评价宗旨和严谨、自律的学风。本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学术季刊。值此创刊之际,向支持和鼓励我们的作者和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与中国学术界共担当,一起完成时代和学术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一起塑造当代中国的学术风范和理论品格。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创刊时间:2015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9095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267/C
- 邮发代号:82-30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中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巩固和发展
刘德斌[1]
(4-12)
战争遗留问题研究与抗战史“三大体系”建设
徐志民[1]
(13-20)
“东京审判”的国际法原理
管建强[1]
(21-30)
西方学术界东方主战场研究检视与评判
刘本森[1]
(31-40)
数字时代人文研究的范式跃迁
李飞跃[1]
(41-50)
网络分析与计算批评
赵薇[1]
(51-63)
计算创造力的哲学审思
高新民[1];严国红[2]
(64-71)
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本土概念问题
翟学伟[1]
(72-82)
“册封体制”论的贡献及局限
杨雅婷[1]
(83-92)
从规制到赋能:城市公共数据流量的治理逻辑
翟磊[1];黄雅卓[1]
(93-103)
数字法学的双重面相
熊明辉[1]
(104-114)
中国维特根斯坦研究百年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张学广[1]
(115-123)
再论哲学之求真与求知——兼论哲学进步、合理性和理解
陈波[1]
(124-134)
成仿吾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开拓性贡献
宋强[1]
(135-143)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期刊发展趋势分析
封凯栋[1];曹馨彤[1]
(144-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