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中的文艺发展道路阐释 范玉刚[1] (5-14)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的价值、方法和立场 李媛媛[1] (15-25)

“新大众诗歌”的历史溯源与当代新变 张清华[1] (26-36)

“新大众文艺”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重构 罗长青[1] (37-45)

数字化时代的“中国文学经典热”:媒介动因和创造性转化 李玮[1] (46-54)

“新媒介文艺中国现象”及其对当代文论话语的挑战 单小曦[1,2] (55-63)

秘响旁通——儒家思想与西方审美现代性之因缘 刘耘华[1] (64-73)

艺术自主性何以可能?——卢曼的社会系统论视角 周逸群[1] (74-82)

史诗程式新论:基于对口头程式理论的反思 乌·纳钦[1] (83-92)

“无器官身体”与创世神话:兼论神话思维的媒介变迁 饶静[1] (93-101)

关于周树人翻译佚作之探寻——以《北极探险记》和《物理新诠》为中心 李冬木[1] (102-114)

《〈痴华鬘〉题记》与鲁迅的文体思想 郭峰[1] (115-124)

鲁迅杂文“前史”的线索——《破恶声论》与“明治青年” 蒋永国[1] (125-133)

“造梦随笔”:俞平伯“三槐”的文体生成机制 苗帅[1] (134-143)

《小二黑结婚》的戏曲化流变与大众化意义转型 吕仕伟[1] (144-152)

新时代小说与“人境”诗学的当代转化 马佳娜[1] (153-163)

新时代乡土小说与传统道德价值的当代转化——以《家山》《金墟》《河山传》为论述中心 史鸣威[1] (164-173)

从仪式用语到文本规范:先秦昏辞的言说结构与意义演化 金方廷[1] (174-183)

“词之为道,智者之事”:况周颐词论中传统人格精神及批评实践 杨柏岭[1] (184-193)

“同文异俗须传信”——东亚书籍史中的《朝鲜赋》 马铁浩[1] (194-203)

被遮蔽的“奇”与“趣”——从新见李海观时文佚作《上者为营窟》管窥《歧路灯》意态 朱姗[1] (204-213)

清代民间圣谕宣讲与白话短篇小说文体 汪燕岗[1] (214-223)

编后记 (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