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简 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自2001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致力于生态文明研究成果报道。开设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笔谈”“对雾霾的环境伦理追问”“梁希生态观研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笔谈”等笔谈栏目,充分彰显“环境与发展”报道特色,逐步发展成为一份专业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刊发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理论指导价值,业内反响热烈。重点打造“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研究”栏目,注重对于新问题、大问题、元问题研究成果的组稿力度,追踪并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进行专题报道,得到了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领域研究群体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了该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传播阵地。10多年来,该栏目发表了国内外研究者近300篇研究成果,作者涵盖了中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研究群体,代表了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领域研究的先进水平。在2015年江苏省委宣传部表彰的江苏15家省直社科理论期刊及9个社科期刊专栏中,本刊“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研究”栏目为“优秀栏目”,并获得项目建设资助。本刊于2019年成为SCD来源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11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607/C
- 单价:
- 总价:
2018年 第4期
科学认识和处理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王国聘[1];张婉[2]
(1-9)
论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朱国芬[1];李平霞[1]
(10-17)
环境与人生:张其昀的生态环境思想
马瑞[1]
(18-26)
《淮南子》环境伦理思想解析
王宇祯[1]
(27-33)
诗意栖居与世外桃源的耦合研究
谢佳珍[1]
(34-46)
作为政治国家伦理的环境伦理
安杰伊·帕普金斯奇(著)[1];李雪姣(译)[2]
(47-54)
"绝对律令"视角下的强可持续性辩护
潘科基尼·穆利亚[1];阿吉特·库尔马·毕贺拉[1];萨里塔·卡尔(著)[1];魏婷(译)[2]
(55-63)
生态美学与自然生态美学
沃齐米日·季布尔斯基(著)[1];黄敏(译)[2]
(64-69)
传承与背离:20世纪前期山东的乡村互助现象与意义
孙学喜[1]
(70-79)
精准脱贫中农村资金资本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佳森[1];黄琳庆[1]
(80-85)
基因编辑事件在技术层面的提示与警示
吕乃基[1]
(86-89)
一种复合生态伦理何以可能--基于基因编辑婴儿的伦理审问
曹顺仙[1];周以杰[1]
(90-94)
基因编辑技术的知识论基础:技术反思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曹昱[1]
(95-101)
基因编辑技术反思--理性批判与生命政治学
从锡锋[1]
(102-107)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研究
赵淼[1];郭兆红[1]
(108-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