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符号与传媒

符号与传媒 集刊

Signs & Media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2017-2018)、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如何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符号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本辑“精神文化符号学”研究中,张杰、余红兵以“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认知模式为基础提出“精神文化符号学”,依据有无相生、体知感悟的道家哲学思想和认知方式,对意义世界进行丰富多元的探索;陈中、姚婷婷在这一研究路径中具体讨论了中国哲学中的“三心合一”认知模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中收录了曹忠、兰兴、季宏对佛学的符号思想与伦理价值,“五行灾异”的意义建构方式以及《诗经·泂酌》的教育符号学意义进行的论述。中国的哲学思想与经典文本宝库向来不乏意义探索者,这些努力为中国符号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精妙的回答。

  •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 主  编:赵毅衡;赵星植(常务)
  • 创刊时间:2010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 单价
  • 总价

《符号与传媒》征稿启事 赵毅衡[1] (0-0)

编者的话 (0-0)

构建叙事学艺术史 段炼[1] (1-14)

The Aesthetic Relevance of Iconicity in the Visual Arts Michael Renta[1,2,3,4] (15-31)

抽象艺术与当代设计符号美学 陆正兰[1] (32-46)

书法艺术意义的符形、符义、符用三科配置 于广华[1,2,3] (47-59)

从“呈符中停”到“庸常回归”:商品设计艺术化的意文机制 饶广祥[1];陈艳杰[2] (60-73)

论第三种理性:符号理性 周靖[1] (74-86)

疑与胜解:唯识学中歧义的产生与消除 曹忠[1,2] (87-95)

论中性符号的内涵及其表征 刘源佳[1] (96-109)

符号学意义论视野下海德格尔的道言观及其局限 陈亚玲[1] (110-123)

公共叙事:数字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扩容 冯月季[1,2] (124-137)

意义共同体:中国品牌国际传播中的“故事介入”与社群建构 蒋诗萍[1] (138-149)

深渊的回望:“看镜头”的符号叙述学分析 任洪增[1] (150-161)

从亚像似符理论看人工智能艺术生成趋势 申一方[1,2] (162-174)

记忆空间:一个符号域 王欣[1];王大鹏[1] (175-190)

Communicating the Meaning of Nature-texts:An Ecosemiotic Enquiry of Chinese Gardening and Penjing Jin Xiaotian[1,2];Peng Jia[3] (191-209)

文化的“仪式感”与“去仪式化” 赵秋阳[1] (210-217)

新风格学:从语言风格学到文化符号风格学 刘娜[1,2] (218-231)

双轴的耦合运转:论双轴的关系变化对姓名符号的动态影响 赵渭绒[1];杨昕怡[1] (232-244)

阿米什文化符号的形塑与再生产 盛丹[1,2] (245-258)

经天纬地,原始要终:评祝东《早期中国符号学思想与伦理转向》 兰兴[1] (259-265)

回到意义之维,重审艺术光谱:评赵毅衡《艺术符号学》 郭家杰[1,2] (26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