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民族研究
Qinghai Journal of Ethnology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系民族学类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藏学、蒙古学、民族语言学、民族民俗学、民族经济学、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海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欢迎学风严谨、育之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文字精确流畅的学术论文投寄本刊。
-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81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16/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一体与多元之间:全面抗战时期藏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观念
励轩[1]
(1-6)
抗战时期的爱国广告宣传与商品营销
陈浩洋[1];张俊峰[1]
(7-19)
抗战时期八路军抢运《赵城金藏》史实辩证
郑斌[1]
(20-29)
日本侵华时期对蒙疆地区的给水环境调查——以《蒙疆地方兵要给水要图》为中心
吕昊婧[1];于飞[1]
(30-45)
“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与中国边疆学知识体系建构
宋培军[1];兰召倩[2]
(46-53)
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论析
宋才发[1]
(54-63)
“共同体”理论的发展演进与时代创新——兼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建构
马伟华[1];刀悦[1]
(64-70)
关于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基于“国家—民族”理论
吴玥[1];张继焦[2]
(71-78)
政策工具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内容分析——基于ATLAS.ti9软件对全国32个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
焦若水[1];石拉毛草[1]
(79-8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多民族互嵌格局的形成与演进——以陆路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个案的考察
孙晓晨[1]
(90-96)
以文化资源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于甘肃天水伏羲文化的案例考察
崔慧芳[1];金炳镐[1]
(97-104)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职业互嵌型社区研究
徐黎丽[1];麦迪乃·麦麦提力[1]
(105-114)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牛乐[1];王禹卓[1]
(115-123)
民俗学当代社会生活研究的实践路径——基于当代中国的民俗生活变迁
邓苗[1]
(124-133)
花入寻常百姓家:以《广东新语》为中心的花卉与时间感
包艳杰[1]
(134-142)
黄河中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许彬[1];马蓝[1,2,3]
(143-154)
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基于1949—1999年教育与经济的数据
孔祥丹[1];李晓华[2]
(155-163)
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基于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田野考察
罗强强[1];杨李婕[1]
(164-17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研究
杨菊华[1]
(172-184)
增强综合实力视角下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研究
王朋岗[1];刘玉娟[1];韩一淼[1]
(185-195)
民族视野下的老年人艺术活动参与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汪瑞[1];王若霖[1]
(196-205)
“双工联动”的“量”与“质”对城市老年义工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研究
常青松[1];姚舜禹[1];苏敏[1]
(206-214)
数字意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周晶晶[1];夏慧娟[1]
(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