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

Qinghai Journal of Ethnology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本刊系民族学类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藏学、蒙古学、民族语言学、民族民俗学、民族经济学、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海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欢迎学风严谨、育之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文字精确流畅的学术论文投寄本刊。

  •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81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16/C
  • 邮发代号
  • 单价:20.0000
  • 总价:80.0000

2023年 第4期

深耕青藏高原各民族汇聚中华历史之力作——先巴、陈亚艳著《青藏高原各民族汇聚中华的历史》评介 陈锦萍[1] (0-0)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 李世愉[1] (1-4)

西南土司的中华文化认同表达及实践逻辑——以播州土司为中心 李然[1];严冬[2] (5-13)

协作与博弈:明代土流共治下的土流关系 颜丙震[1];崔晓莉[1] (14-24)

清初议罪废土政策的确立与国家一统——以田舜年案审议为例 曹景文[1];夏薇[1] (25-32)

论元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土司承袭权力的地方化趋势 汪益民[1];成臻铭[2] (33-44)

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初探 廖钰[1];李良品[2] (45-55)

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 方素梅[1,2] (56-66)

超越“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民族”理论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继焦[1];吴玥[2] (67-73)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与践行的时代指向 杨玢[1];任聪[2] (74-78)

“五族共和”与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及其演变 王江成[1] (79-87)

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周晓燕[1];谭力[1];白文娟[2] (88-94)

囚徒心智与学术研究 景军[1] (95-105)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学知识创新的面向、原则和焦点 何明[1];普成山[1] (106-113)

文化嵌入视角下个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 武沐[1];蔡立群[1] (114-122)

文明互鉴视域下澜湄流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符码表征——以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认同为基础 张海云[1] (123-128)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推进的贵州实践 肖锐[1];朱鹏程[1] (129-135)

根在东方:匈牙利“鞑靼传说”中的选择性历史记忆 都达启·萨日那[1,2] (136-141)

边缘文本﹕以《川康民俗调查报告》为例 王明珂[1,2] (142-149)

第三等级的洁净与道德:韦伯新教研究的民族学反思 张亚辉[1] (150-164)

文化“双创”赋能传统村落振兴:内在机理、核心举措与实践路径 王经绫[1] (165-171)

关联与共享:多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社会生命历程——基于青海省河湟刺绣的分析 王淑琴[1,2] (172-180)

青海文化形象的塑造路径研究 衡淑荣[1] (181-186)

时局、地域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铁路建设 张永帅[1];高延超[1] (187-194)

拉日江妥神山历史地名考略 刘洁[1] (195-201)

唐宋时期云贵高原中东部边防溪洞研究 杨曾辉[1] (202-211)

十六至十七世纪前期蒙藏互动关系与明朝应对 高强[1];杜常顺[2] (212-220)

控御与潜流:清中期青海地区民族交融情形探讨 赵巾帅[1] (221-228)

《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1—4期(总第137—140期)总目录 (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