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简 介: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统一战线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 创刊时间:2000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广州市三元里大道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694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496/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论“第二个结合”的生发维度
莫楠[1]
(5-10)
比较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对资本主义文化的三重超越
崔高帅[1];张晓洪[1]
(11-15)
中国共产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演进、重要意义与基本经验
张洪芬[1];陶丽[2]
(16-21)
统一战线党内法规的内涵层次、体系架构与功能定位
花勇[1];何蕊[1]
(22-26)
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百千万工程”的优势作用研究——基于广东省中山市和江门市的调研
祝全永[1];刘芳惠[1]
(27-32)
凝聚统战力量布局商业航天赛道的路径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高锡蓉[1];单俊威[2];孙霄汉[3];韦施威[4]
(33-37)
知识分子德位关系思考
黄明芳[1]
(38-42)
“弘扬留学报国传统 集聚海归青年人才”实践路径探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卑圣丹[1];征明明[2]
(43-48)
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刘伟杰[1];甘晓凤[1]
(49-54)
论我国文化润教的哲学基础
周骅[1];王德睿[1];许烨[2]
(55-59)
乡镇美食旅游的动因研究——以台山市广海镇非公饮食企业为例
刘玉芽[1];武卓熙[1];范浩杰[1];李智钰[1]
(60-67)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的路径优化与机制构建
李祎妮[1]
(68-73)
华人华侨统战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创新——基于汕头潮籍侨胞的实践
林弘涛[1]
(74-78)
新时代协商民主在乡村的有效实践范式研究——基于村民理事会的视角
张敬晨[1]
(79-83)
“政协主席接待日”:地方人民政协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研究
史倩霞[1];闫红果[2]
(84-89)
新时代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机制优化及路径构建研究
张鹏立[1]
(90-95)
当代中国政治符号的建构、传播与应用分析——以北京天安门为例
王军[1];付文佳[1]
(96-101)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主张的历史演进——兼论“第二个结合”的中华文明叙事逻辑
夏辉[1]
(102-106)
东江纵队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王金豹[1];邹蒲陵[1]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