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哲学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研究型、文献型学术年刊。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全方位呈现中国哲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事件,客观记录中国哲学发展与繁荣的历史进程。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年刊
  •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346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935/B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1期

在“对话马克思”中走向哲学思想创造的深处 王海锋[1];刘梅[1] (3-23)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与未来——一个经济哲学的脚注 张雄[1] (24-43)

道家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郑开[1];王一鸣[1] (44-57)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研究”的思考 祁涛[1];邹诗鹏[1] (61-69)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及前景展望 齐艳红[1];王新生[1] (70-83)

行动哲学与先秦儒学研究的新开展 龙涌霖[1,2] (84-100)

近二十年国内祭祀礼仪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古屿鑫[1];李越[1] (101-114)

康德哲学在中国学界的影响力——基于出版和销售的大数据分析 陈小文[1] (115-125)

近年来国内非洲哲学与宗教研究综述 王俊[1] (126-135)

对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李义天[1];陈静[1] (136-152)

应用伦理的“道”与“术”——近五年国内应用伦理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王露璐[1];王璐[1] (153-164)

国内分析进路的伦理学发展概述 葛四友[1];惠春寿[2] (165-176)

近十年来国内心灵哲学研究评述 王世鹏[1];王非凡[1] (177-197)

近年来国际伦理研究述评 张永义[1,2];王海[1,2] (201-221)

根本恶与人类的道德处境 吕超[1] (222-235)

因果关系的三重面相——近十年国内因果理论研究述评 董心[1] (236-244)

融合、分化与重构——中国当代艺术哲学研究的三条路径 袁青[1] (245-261)

中国“镜像”中的“俄罗斯理念”研究 祖春明[1,2] (262-270)

守正创新的哲学大师——黄枬森教授的治学之道与理论创新 王东[1] (273-286)

“兼重释义与考据”——王葆玹先生玄学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刘丰[1] (287-304)

哲学为我固本增智 景天魁[1] (307-318)

哲学之路:无尽的学与思 杨国荣[1] (319-333)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两个结合”的意涵 何中华 (337-338)

从马克思到当代:历史、逻辑与问题意识 仰海峰 (338-33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沉思 杨耕 (339-341)

论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 辛鸣 (341-342)

马克思现代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内核——《资本论》哲学的当代意义 孙承叔 (342-344)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首创性意义 张志强 (344-346)

两种“陌生人”:儒家人际伦理面对的现代性错置 (346-347)

论孔孟的“本体诠释” 成中英 (347-348)

“天”:从神灵崇拜到哲学建构 朱汉民 (348-349)

“家”与哲学——中国哲学“家”的意象及其形上学义蕴 李景林 (349-350)

“平庸之善”与功夫的“外体化”——走向人类成熟之路 倪培民 (351-352)

斯宾诺莎的实体:寂静的深渊抑或永恒的生产?——从谢林与黑格尔的批评出发 吴功青 (352-353)

反思: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概念 张汝伦 (354-355)

康德哲学视野下的心灵与世界——兼论《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经验概念 张志伟 (355-357)

从中西“是论”之别到“语言学之后” 邓晓芒 (357-358)

自然理性内化与心智因果起源的哲学探究 刘闯 (359-360)

历史性与存在论事件 赵汀阳 (360-362)

正义意味着什么 姚大志 (362-363)

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形态 甘绍平 (364-365)

从现象学到伦理学——致思社会舆论的两种范式 晏辉 (365-367)

“做中国伦理学”:一种可能方案 付长珍 (367-368)

从机器认识的不透明性看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限度 董春雨 (368-369)

量子论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基于专题文献的考察 成素梅 (370-371)

科技审度论:通向多元开放的科技哲学 刘大椿 (371-372)

从广义论证理论的视角看《庄子·人间世》的论证路径 南亚伶;王克喜 (372-373)

事件-状态语义学:一个关于英语时体时态句的形式语义 张文彦;周北海 (374-376)

通向实数的第三条路——《算术的基本规律》中的实数理论 石伟军 (376-377)

论中国早期美学的丽、巨丽与悲丽——以战国至汉武帝为中心 刘成纪 (378-379)

走向人文教育的美育 周宪 (379-380)

中国美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冯庆 (380-381)

论文荟萃 (385-407)

新书选介 (408-420)

译著举要 (421-429)

学者动态 (433-435)

新成立的哲学教学与研究机构 (436-438)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439-439)

重大项目 安德 (440-45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23年科研概况 许国荣 (457-470)

不要死的哲学,要活生生的哲学——第二届“先锋哲学论坛”会议综述 吴清原[1] (471-473)

第八届中国伦理学大会暨《道德与文明》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会综述 王振宣[1] (473-475)

第二十一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综述 刘伟凡[1] (475-477)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30人论坛综述 李秀伟[1];程瑶[1] (477-480)

坚定信心,守正创新——2023年中华美学学会年会暨“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张朵聪[1] (480-482)

2023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昊睿[1];吕远鹏[1];田一润[1] (483-484)

反思与重建:中国哲学的历史性与生成性——2023中国哲学史学会年会综述 胡晓培[1] (484-486)

哲学界动态 (48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