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民族文学研究》创刊于1983年11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唯一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术理论双月刊,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年出版6期,逢单月15日出刊。《民族文学研究》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引导和提高学科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密切联系当下民族问题及民族文学创作与研究发展的实际,注重有针对性的问题意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服务于学术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要求,打造平台,凝聚力量,传播新知,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弘扬主旋律,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探索和开拓既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又具有本土原创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刊物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成果展示与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阵地。 刊物常设栏目有:古代民族文学研究、现当代民族文学研究、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研究、21世纪民族文学现场、学术著作书评、国外相关研究译文、学术动态等。 《民族文学研究》严谨细致地坚持学术规范,自创刊以来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也杜绝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多年来在学界树立了良好口碑。刊物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三审定稿制及专家外审制,强化完善责任编辑负责制,摒弃关系稿。 刊物倡导跨学科研究,关注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及批评的发展动态,关注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与互动,关注各民族口头文学传统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关注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间关系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濒危民族文学遗产的发掘,扶植人口较少和学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相关民族文学的研究。近年来刊发的各民族学者的研究论文选题多样、话题前沿、研究方法和学术理念多有创新。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唯一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覆盖中国文学研究的其他二级学科。除了在国内相关学科具有较大影响力之外,港澳台及国际著名高校、相关研究机构也多有订阅,成为宣传中国民族政策、文化、文学前沿性话题和研究的重要声音,更是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和活力的重要标尺。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55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43/I
  • 邮发代号:82-33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组织起来”的战时文艺:太行根据地盲人宣传队的改造和实践 卫才华[1];冯晶[1] (5-18)

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文学重塑的多样性 郭沁[1] (19-29)

感官诗学下少数民族抗战叙事的情感图式 韩春燕[1];顾吾玥[1] (30-37)

抗日战争时期炎黄神话传说族源记忆与认同凝聚功能的彰显 林玲[1] (38-47)

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人民美学的三重叙事维度 白文硕(回族)[1] (48-5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藏族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 完代克(藏族)[1] (57-64)

淡忘主角与铭记反派——探寻印度尼西亚西南马鲁古未被传颂的旗鱼史诗 [荷]奥奈·恩格尔霍芬[1];李雨橦[2] (65-75)

荷马东来与江格尔西征——《江格尔》与荷马史诗的交流互鉴 陈岗龙(蒙古族)[1] (76-84)

《格萨尔》史诗结构中的叙事素分析 吉多加(藏族)[1] (85-97)

唐宋文化转型下的图文互动:九子母形象改塑与故事转变 孙瑾[1] (98-109)

民族身份、歌者意识与革命战斗精神——论牛汉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情感实践 张凯成[1] (110-120)

从“康人”的文化形象到“康巴汉子”的文学形象 杨亭(藏族)[1] (121-128)

元代通译制度对文人交游的推动 郭中华[1] (129-139)

金元之际的行县诗与文化重建 张勇耀[1] (140-154)

论康熙十七年同题共作《长白山赋》与民族文化交融 焦寅烁[1] (155-165)

论金允诚诗作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新变 陈兮[1] (16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