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简  介:解读政府教育政策,探索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难题,交流基础教育工作经验,推广教研成果,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服务。

  • 主管单位:福建教育学院
  • 主办单位:福建教育学院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福州市梦山路7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884
  •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40/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静静的冬林(手机摄影) 张志刚[1] (F0002-F0002)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陈炫妤[1] (1-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环保教育的实践探索 郑惠懋[1] (5-7)

指向科学精神培育的数学“假设验证”法教学——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 刘发平[1];阴桂荣[2] (8-10)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思动课堂”构建与实践——以“制作小杆秤”项目为例 林美玉[1] (11-13)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乡土中国》学习质量测评及教学启示 欧阳荣华[1] (14-19)

研磨课标教材 注重基础和联系——2024年几道三角函数题的解析启示 林月理[1] (20-24)

基于学生成长的多学科融阅读课程实践研究——以“十万个为什么”阅读为例 汪惠明[1] (25-27)

优化数学素材 践行课程育人——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 林万永[1] (28-31)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单元写作指导实践——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为例 陈榕[1] (32-34)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穿插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苏碧荔[1] (35-37)

例析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为例 林相[1] (38-40)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听评课策略 练至高[1];郑婵聪[1] (41-43)

教考衔接视域下的教材资源运用与关键能力培养探究——以“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的教学设计为例 卢慧敏[1] (44-46)

本真教育:以史为尺以德为规——课程思政视角下地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吴勇[1] (47-51)

基于核心情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为例 刘爱琛[1] (52-55)

多维添加画技术在高三学生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以泰宁县第一中学为例 邹德莲[1] (56-59)

基于“理解”的初中语文大概念作业设计要领 戴小彬[1] (60-63)

“积累—迁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素材应用策略——以“日念一好”活动为例 邱根秀[1] (64-67)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以统编版新教材“北朝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例 陈清辉[1];黄俊伟[2] (68-71)

问题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为例 杨琼[1] (72-74)

板图板演:发展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有效策略——以“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为例 庄培斌[1] (75-77)

新课标引领下福建省中考体育与健康学科命题探索与实践——以2022—2024年福建省中考体育与健康学科试卷为例 林杰[1];谢梅沁[2] (78-82)

基于语言建构和运用的“随文微写”实践探讨——以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为例 林峰[1] (83-85)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闽教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闽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4 Loving My Family为例 丁于芹[1] (86-89)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为例 林梦媛[1] (90-92)

运算一致性视域下分数除法教学评价性目标及实施设计 陈洪福[1];吴飞[2] (93-96)

整合—应用—反馈: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型建构策略——以“圆柱、圆锥体积”教学为例 肖连发[1] (97-9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与健康项目化学习实践——以“小篮球运球练习”为例 程平建[1] (100-102)

可视化策略助力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的路径探寻 林幼春[1] (103-105)

生态思维范式下幼儿园探究式种植活动的实践探索——以中班种植故事“呀!土豆”为例 陈爱华[1] (106-109)

项目化学习理念下戏剧主题区域活动实践策略——以“探秘畲服”为例 吴柳菁[1];陈泽锴[2] (110-112)

“立达”文化:校园文化统整下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的思考与实践 康国金[1] (113-116)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激发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动力的实践研究 蔡超群[1] (117-120)

智慧赋能的小学生德育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以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智勇少年”学生评价为例 刘旭[1] (121-125)

角色创新,在深度研学中培养自新力 (125-125)

“双向多维”:福州市晋安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叶青林[1] (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