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
曾用刊名: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山师专学报:综合版
简 介:《文山学院学报》严格遵循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刊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学术论文。同时,以“深耕本土 锲而不舍”为办刊理念,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文山学院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云南文山市学府路6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200
-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16/Z
- 邮发代号:64-8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培育路径
张飞祥[1]
(1-5)
新时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路径研究
邹慧[1];黄燚[1]
(6-11)
论文化的冲突
王光斌[1]
(12-19)
试论东巴史诗的地位与影响
杨杰宏[1,2]
(20-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文山壮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坡芽歌书”为例
徐开美[1]
(27-31)
文山主流媒体提升三七产业宣传报道影响力模式研究
黄加运[1];蒙良杰[1];罗佳贵[2]
(32-37)
当代大学生姓名用字及语用特征十年变迁分析——以文山学院2013、2023级本科学生姓名为例
马丽红[1]
(38-42)
回顾与反思:中国环境史研究刍议——基于学术史梳理的思考
胡广杰[1]
(43-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及现实启示
马燕[1]
(50-55)
长征时期红军在西南地区的革命文化活动及特点述论
张继慧[1];陈金星[1]
(56-61)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实践考察
黄海洋[1]
(62-68)
南北朝诗歌中的梅意象研究
徐可可[1]
(69-72)
滇游文化视域下《历代滇游诗钞》云南山水景观的审美建构研究
邓元琪[1];骆锦芳[1]
(73-78)
创伤与疗伤: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心是孤独的猎手》研究
朱传莲[1]
(79-84)
红色场馆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赵怡捷[1];王明春[1]
(85-90)
“三环多元全过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刘伟[1];段江[1];范文星[1];曹晓慧[2]
(91-95)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研究——以文山学院为例
华夏[1];赵玉琳[1];陈春茶[1];李媛[2]
(96-101)
论动词时间图式与情景类型之间的关系
赵勇[1];金嘉娴[1];王芳[2]
(102-106)
数字化时代驱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生态重塑研究
余仁能[1]
(107-111)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牛秋霞[1];黄朝斌[1]
(112-116)
高中语文深度学习课堂发生机制中激活“黑匣子”原理探析——以“课堂三问”法解读选必中《屈原列传》(节选)教学为例
江瑛[1]
(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