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体育学刊

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哥白尼索引(2020)、美国化学文摘(2015)、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体育专业学术性刊物。设有经验总结、理论探索、读书思考、试验报告、专题讨论、最新科技知识介绍、体育科技动态报道等栏目,为体育学术研究和学习提供交流园地。读者对象主要是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运动员等。本刊反映我国体育科学文化进展情况,重点发表中国体育学术前沿研究成果,是考察与研究中国体育发展现状和趋势不可缺少的依据。200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而且是国内外多个知名检索期刊和数据库的刊源。2002年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574种人文社科报刊排名中居前20位,在体育类期刊中居第二位。《体育学刊》已成为知名的体育类学术理论刊物。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9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7116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404/G8
  • 邮发代号:46-232
  • 单价
  • 总价

2022年 第5期

教育功用区分下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兼容并蓄研究 江文奇[1];冯峰[1];邢艳丽[1];袁国良[1] (1-7)

身体与学习:运动技能习得的新理论视角 仇索[1];仇乃民[2] (8-15)

新时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雷鸣[1];刘少英[2];丁雨[3] (16-21)

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体育观核心要义、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周妍[1];李启迪[2] (22-28)

传统体育非遗传承的反思与路径重建 吕思泓[1];李文鸿[1];吴琦[1];杜光宁[1];薛唯[1] (29-33)

传统武术难以技击的原因及发展路径 程馨[1];白真[1];程大力[2] (34-39)

新《安全生产法》对体育赛事风险防控的影响 赵毅[1];曹田夫[2];徐坚[1] (40-46)

我国网络电视服务中体育赛事传播权的保护与欧美镜鉴 柳春梅[1,2];周爱光[1];胡科[2] (47-53)

网络媒介使用对中国居民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龙[1,2];卢春天[1];曾玉华[2];马波[3];金玉柱[4] (54-61)

基层体育治理中数字技术赋能的实践创新研究——基于“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的实践 张洪柱[1];樊炳有[2] (62-68)

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李琳琳[1,2];刘一民[1] (69-77)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我国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影响因素研究 方媛[1,2];陈晓雪[2];金育强[1] (78-83)

体育综合评价中赋权的合理性评价 魏登云[1];陶李郁[1] (84-90)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略研究 查毅[1] (91-95)

刍议我国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由“体育原理”“体育教材教法”研究引发的思考 郭蓓[1];崔颖波[1] (96-101)

初中体育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设置特征、教育价值及提升建议 陶恩海[1];程传银[1];牟向前[2] (102-107)

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 董国永[1,2];刘特[1];王先茂[3];卓贞梅[1] (108-114)

运动项目和习惯对大学生运动动机影响的交互效应 肖韬[1,2];姚洁[3];任占兵[2] (115-123)

家庭功能、环境敏感性与初中阶段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关系的交叉滞后分析 叶勍[1] (124-131)

大学生对健美操VR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汤海燕[1];上官茹兰[2];赵晋娴[2];林嘉鸿[2];樊莲香[2] (132-138)

持续和累积运动对有和无运动习惯女大学生餐后血甘油三酯的影响 朱寒笑[1] (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