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研究
Wushu Studies
曾用刊名:搏击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 主管单位:山西省体育局
- 主办单位:山西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0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3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7/G8
- 邮发代号:22-8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根祖文化浸润下的洪洞通背拳
刘定一[1]
(F0002-F0002)
武术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现代重构——基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视角
林友标[1]
(1-3)
新时代江苏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其推广路径研究
高会军[1];陈鹏[1]
(4-7)
民国时期北平市国术馆历史沿革述论
赵全华[1]
(8-10)
武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
邓钧戈[1];魏云艳[1];张艳[1]
(11-13)
多维困境与创新路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危机及当代解构
谭强强[1];沈鑫[1]
(14-16)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武术谚语研究
尹恒[1];吴林[1];王婕[2];薛金宏[3]
(17-20)
如何向世界说明武术: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问题意识与路径抉择
冯俊杰[1];李小慧[1];范东方[1]
(21-25)
修身与通理:武术的哲学思考
王瀚淼[1];申国卿[2]
(26-30)
岭南武术文化赋能大湾区青少年人格品质培养研究
翟姝姝[1];王雯欣[1];刘存忠[2]
(31-34)
湘西苗族武术文化认同研究
丁旋[1];袁安发[1];王海波[1]
(35-37)
非遗视域下少摩拳的传承现状及保护发展研究
刘文斌[1];郑传锋[1];于长茹[1];蒋鸿意[1]
(38-41)
基于核心素养下沛县小学传统武术校本课程改革研究
王龙飞[1];彭婉[2];李泉志[2]
(42-45)
多学科交叉融合: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转向的技术逻辑、问题指向与实现路径
余洋[1];温搏[2];刘冰燕[3]
(46-50)
安塞腰鼓融入中学体育课程思政的优势、价值、困境与路径
杨春华[1];张云丽[2];苟小平[1]
(51-54)
耦合理论视域下西北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联动发展研究
石江年[1];常毅臣[1]
(55-58)
大学龙狮运动领军人才“三耦四融”一体化培养体系研究
岳风杉[1];苏敏[1];蔡传喜[2]
(59-62)
沅水流域武术思政资源融入地方高校武术普修课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傅雪祥[1];杨晓倩[1];韩乾勇[2]
(63-6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与开发
李轩轩[1];谢云[2]
(66-68)
新时代“五育并举”理念下高校武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任学锋[1]
(69-73)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研究
张思敏[1];杨杰[1];陈计博[2]
(74-77)
高校武术短兵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向度研究
李猛[1];贺星[2];刘涛涛[2]
(78-80)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文化内涵、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
李双飞[1];史璐玥[1]
(81-83)
西藏女子摔跤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张李强[1];阿尔伍格[2];高会娜[3]
(84-85)
巡游类民俗体育功能探析——以长乐村“龙吟车”为例
麻晨俊[1];杨帅[1];夏博艳[1]
(86-89)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以中老越三国丢包节为例
宋娟[1];梅蕊[1]
(90-9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
李颜敏[1]
(93-96)
文化空间再生产: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研究
马妮[1]
(97-98)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刘鹏[1]
(99-101)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活化传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陈嘉豪[1];侯竣耀[2];闫相宁[3]
(102-105)
西南地区苗族手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刘利容[1];袁际学[1];曹宇扬[2]
(106-108)
我国民俗体育文旅融合的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
陈天宇[1];周惠新[2]
(109-1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卜秀秀[1];阳海青[1]
(113-115)
社会体育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方案构建研究
孟庆袖[1]
(116-118)
《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2018-2030》对老年人健身政策制定的启示
苏国英[1];郭夏艺[2];郑牛犇[3]
(119-121)
基层自治性全民健身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阻滞壁垒及突破路径
王建军[1];冯刚[1];王常安[2];邹青海[3]
(122-127)
西藏高校大学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索
陶光华[1];谭晨菊[2];李文涵[2]
(128-130)
“双碳”目标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动力机制、阻滞壁垒及突破路径
李静[1];欧大华[1];沈进[1];李源权[1]
(131-134)
体育促进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翁法[1];黄建团[1]
(135-140)
高校体育社团文化建设:双向作用与培育策略
丁海峰[1]
(141-144)
大学操舞类公共体育课程美育教育的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江晓晓[1];张健[2];王海洋[1];王政[2];郭枋浩[1]
(145-148)
校地合作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探索
杨国华[1];温搏[2]
(149-153)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冯庆华[1]
(154-156)
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体悟太行精神
王璐
(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