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北京社会科学》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原为双月刊,2014年1月起改为月刊。本刊自1986年创刊至今,始终以学术为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学术理论创新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关注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不断探索高品位、有特色的学术期刊办刊路径,为学术界同仁及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丰富、精彩的交流平台。 本刊内容涵括文化研究、哲学、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注重对我国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其中关于针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多学科、跨领域研究为本刊传统与特色之一。 《北京社会科学》坚持以一流学术名刊为目标,不断提高公正性、权威性,打造学术界的品牌形象。本刊诚挚欢迎您投稿,让您的作品在本刊搭建的学术平台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人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道曙光!
-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北四环中路3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305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05/C
- 邮发代号:80-29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北京社会科学》2025年选题方向
(I0001-I0001)
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伦理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与实践超越
程静[1];施红[2]
(4-15)
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与结构分析
陈梦根[1];李趣鼎[1]
(16-30)
中唐“大一统”观念重构下的辞赋书写新变
陈莜烨[1]
(31-4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话语建构及启示
关伟[1,2]
(42-52)
“古”“今”之辨与中华文明现代性的法家阐释
蒋范[1]
(53-61)
出口市场不确定性、进入退出决策与企业冲击应对能力
余淼杰[1];马嘉文[2]
(62-79)
数字产业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温军[1];杨竞豪[1]
(80-90)
政府数据治理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
石玉堂[1];王晓丹[1]
(91-104)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周海涛[1];朱元嘉[1]
(105-114)
中国大城市初婚模式变迁趋势及机制——以北京、上海和香港为例
陈蓉[1]
(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