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素质教育
Western China Quality Education
简 介:《西部素质教育》是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管/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进修分会指导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教育界,以“重点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素质教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动向与经验,打造西部地区素质教育研究与交流平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进步”为办刊宗旨,恪守“追踪教育研究前沿,关注教育实践热点,探索创新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教学信息,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办刊理念,旨在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素质教育领域最新实践和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乃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研究成果,搭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素质教育的交流平台,并通过开展高端研讨会、专家约稿和论文征集等活动,为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界开展素质教育研究、交流实践经验、互通研究信息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
- 主管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201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71号19号楼10-12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401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80/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7期
AI赋能电子信息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侯小超[1];董晓诺[1];董晶晶[1];周树梅[1];尹林子[1];李长庚[1]
(1-4)
AI赋能“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智能教学系统构建
张丽[1]
(5-9)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郑州[1];赵永兰[1];余鑫[1];张琦[1];雷钢[2];曾韬[3];周万夫[4];张财志[2]
(10-13)
AI赋能遗传学课程教学新路径
张婷婷[1];马磊[1]
(14-18)
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高佩天[1];李璐[1];罗桢妮[1]
(19-23)
高等院校传媒类专业“AI教师”协同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常嘉玲[1];王改花[1];赵敏[1]
(24-27)
人工智能时代地方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造研究
杨帆[1];张彩丽[2];杨海波[3]
(28-32)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罗雪梅[1];覃涛[1]
(33-37)
基于“学生领学+对分课堂”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王晶[1]
(38-41)
国内外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的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黄晓萍[1];潘雪梅[1];韦红艳[1];廖意芬[1];周冬娜[1];邓红菊[1]
(42-46)
“嵌入式系统开发原理与实践”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
胡鑫[1];邓海顺[1];多超[1];周毅钧[1];苏国用[1]
(47-51)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护理学思政研究可视化分析
潘慧琳[1];梁冬兰[1];江炜萍[1]
(52-56)
思创融合理念下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艳杰[1];刘绍辰[2];田芳[1];王彦云[1];刘鹏妹[1];侯树慧[1]
(57-62)
BOPPPS联合雨课堂在儿科发热出疹性疾病见习课中的应用实践
唐丽[1];彭晓康[1];刘小乖[1];刘攀[1]
(63-66)
“校企政院所协同,产学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例
何仁华[1];吴强[2]
(67-71)
高职院校基于“PD”双线驱动的“4M”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型研究
陶芸[1];黄丽娟[1]
(72-76)
基于ADDIE模型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于威宇[1,2];李法云[1,2];杜爽[1,2]
(77-82)
历史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导向、挑战与路径
夏赟[1]
(83-87)
新工科视域下“工程地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吴珺华[1];周光权[1];叶云雪[1];万灵[1]
(88-92)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烟台大学高级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陈敏[1]
(93-98)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效路径研究——以钦州市第九小学二十四节气教育为例
利雅萍[1]
(99-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
王莉[1]
(104-108)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继坤[1];王如刚[1];周锋[1];王媛媛[1]
(109-112)
“两性一度”牵引下大学生多维素质拓展研究——以管理运筹学课程为例
谢美华[1];李觉[1];李芸[1];汤呈香[1]
(113-116)
门诊陪诊体验式教学对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
王红[1];卢瑞红[1];卢芬芬[1];包思凘[1]
(117-121)
产教融合背景下非经管类专业财经素养教育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谭俊杰[1];罗璇[1]
(122-126)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培养研究
张发钦[1];崔娟[2]
(127-130)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闻振菲[1]
(131-134)
BOPPPS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杨海霞[1]
(135-139)
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孟祥新[1]
(140-144)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综合实训中心为例
梁炫[1];胡博[1];叶涛[1];杨月乔[1];周雪[1]
(145-149)
“以赛促学”理念下“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邝希[1];刘春瑶[1];王晋懿[1];余能超[1];王瑞昙[1]
(150-153)
思维导图在“医学免疫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李晓泉[1];蓝利[1];王新航[1];王启辉[1];陈斐然[1];唐深[1];王慧丰[2];曾霞[1]
(154-157)
CBL+TSP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毕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慧杰[1];刘波[1];高潇[1];张金朋[1];李保龙[1]
(158-161)
新文科背景下“数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李大海[1];王欢[2];李阳[3];毛军军[1]
(162-166)
新工科视域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成效
李娟[1];秦庆东[1];赵宏龙[1];何杰军[1]
(167-170)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桂海[1];钱波[1];熊梅[1];王灼英[1]
(171-175)
基于OBE理念的“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
叶一芃[1];骆达荣[1];罗俊[1];刘联辉[1]
(176-179)
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翟月[1,2];卢环宇[3,4]
(180-186)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园林项目综合课程教学改革
曾子菲[1];肖剑[1];江汇[1]
(187-190)
职业院校“三位一体”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以广西艺术学校为例
唐云霞[1]
(191-194)
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梁燕[1]
(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