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艺术
Inner Mongolia Art
曾用刊名:北国影剧
简 介:《内蒙古艺术》1980年创刊,时称《影剧》(蒙古文版)、《北国影剧》(汉版)。1993年,两刊同时更名为《内蒙古艺术》。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调整期刊名为“《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5—1380/J,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6—9910。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类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秉持艺术类学术性刊物总体定位,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艺术学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以推出优秀的理论文章、文艺评论以及最新的文艺作品,形成关注理论前沿、追踪学科热点、构建学术高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办刊宗旨。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西路32号文化大厦副楼5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9910
-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80/J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柳迪作品选
(F0002-F0002)
齐峰长调专辑《马赞》评说
(1-1)
马背放歌者的长调情缘
乌兰杰[1]
(1-3)
长风吹动牧歌里的长河——写在齐峰长调专辑《马赞》出版之际
阿古拉泰
(3-4)
齐峰长调专辑《马赞》后记
杨玉成[1]
(4-5)
长调悠悠 《马赞》拾光
齐峰
(5-7)
从历史记忆到现代性表达:内蒙古当代壁画中的中华文化符号研究
侯也[1]
(8-11)
从宫廷雅乐到文化符号:阿斯尔传承策略探究——基于镶黄旗乌兰牧骑的田野调查
刘雅丽[1]
(12-16)
谈话剧《昆仑之子》的舞台美术设计
刘慧杰[1]
(17-20)
舞台化背景下扎赉特民歌的发展现状
敖领小[1]
(21-25)
文旅融合背景下艺术展览的创新方向
韩慧玥[1]
(26-28)
走近经典——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四则)
宋生贵[1]
(29-37)
回到艺术史
吕澎
(38-41)
“元四家”山水画的隐逸精神和虚淡趣味
李永超[1]
(42-48)
论“胡琴声腔化演奏”的内涵及其外延
杨扬[1]
(49-55)
“转译”理论视角下艺术乡建中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分析——以“青田范式”项目技术为例
陈晓春[1]
(56-60)
乡村题材纪录片中“共情传播”运用的意义、策略及原则
李劲松[1];徐紫安[1]
(61-66)
由形式融合到“物之灵化”——柳迪水彩艺术的审美特质
王宏伟[1]
(67-69)
大众摄影之艺术情境构建——以南昌梵高星空艺术馆为例
陈忠猛[1]
(70-75)
穿过迷雾:电影《人海同游》里的记忆、自我与诗意呈现
郭昆仑[1];余非[1]
(76-79)
《新蝙蝠侠》:超级英雄电影中的创伤叙事
张化夷[1];韩晓辉[2]
(80-85)
歌唱家齐峰长调专辑《马赞》简评
哈斯巴特尔[1]
(86-89)
齐峰长调专辑《马赞》的文化实践与非遗传播意义
香春[1]
(90-94)
论卫拉特蒙古族民间舞蹈“萨吾尔登”的文化基因与艺术特征
尼满才仁[1]
(95-106)
民族说唱艺术的活态传承——以非遗传承人古如胡尔奇的艺术生涯为例
包领小[1];阿拉坦格日乐[2]
(107-112)
阿斯尔音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艾日布的艺术实践与学术贡献
娜布其[1]
(113-121)
内蒙古马头琴形制与定弦改革简论
额尔敦布和[1]
(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