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 张清俐 实习生 刘开泰
今年,我国首批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生正式入学。在深圳社会工作领域深耕18年的王淑娟,作为这批新生中的一员,正经历着从资深实务工作者到理论探索者的身份转变。她向记者道出了长期实务工作中面临的知识焦虑——对“为什么”和“根源在哪里”的追问推动她重返课堂。她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实现从事务应对到理论建构的跨越。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恰与国家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同频共振。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通知》,着力推动高校与基层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作为高校代表签约,标志着社会工作领域理论与实践融合迈出关键一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民生服务到国家治理,社会工作正以其专业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代社会工作的使命担当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这一重要论述将社会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道稳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工作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功能,将其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我国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历经40余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体系。服务领域从传统的民生保障,拓展到信访矛盾化解、精神卫生服务、犯罪预防等社会治理的多个领域。“如今,社会工作已从辅助性服务发展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认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独特的专业优势。
在重大公共事件应对中,社会工作展现出强大的专业担当。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率领团队深入灾区,创新推行以“社区关系重建”为核心的整合服务模式,为灾后社会恢复提供了专业方案。文军表示,我们不仅要提供心理支持,更要重建社区支持网络。这是社会工作在应急管理中的独特价值。
在脱贫攻坚战中,社会工作同样功不可没。赵一红说,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活跃在一线,以其专业优势与现实关怀,成为传递政策温情的“最后一公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
社会工作学在中国的发展伴随着本土化的思考与实践。让这一专业在中国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专业范式,成为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赵一红认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植根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专业原则,与中国强调家庭本位、注重社会和谐的文化传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侯利文在基层调研中发现,过度强调清晰的专业界限,反而会阻碍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建立信任往往需要打破严格的专业界限,展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基于这些认识,中国社会工作学界积极开展本土化探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文军团队近年来深耕乡村田野,足迹遍布甘肃平凉、云南寻甸、贵州赤水多地。“要立足中国乡村发展实际,克服西方片面强调自下而上传统内生发展理论的局限。”文军说,我们通过大量实践发现,乡村发展需要构建上下结合、内外共生的新模式。
16年来,赵一红每学期都要带领学生深入田野开展实践教学、调查研究等活动,利用各种专业服务和研究项目训练学生的实务能力。赵一红说,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
侯利文所在团队近年来将研究焦点对准县域社会工作发展。“我们发现,在县域和乡镇层面,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往往体现在如何将传统的社会资本与现代专业方法相结合。”侯利文说,这种将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置于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路径,为学术研究打开了新视野。
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从制度设计到实务开展,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徐道稳说,只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社会工作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文军看来,在全球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知识生产必须立足本土实践,提炼本土话语,努力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处理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关系,是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在县域社会工作研究中,侯利文所在团队与政府工作人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及一线社工结成紧密的“研究—实践共同体”,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我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者,而是与实践者共同探索、学习的伙伴。”侯利文说,这种研究方式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工作的实际运作逻辑。
徐道稳建议,将社会工作高层次实务人才吸纳进学术理论研究队伍,在知识生产中更好发挥一线工作者的独特优势。针对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徐道稳提出“三管齐下”策略,即既要批判借鉴西方知识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更要立足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总结和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宝贵资源。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正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首批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与此同时,专业岗位开发、制度标准完善等工作同步推进,覆盖城乡、贯通各领域的现代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在实践层面,各地不断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浙江,社会工作者参与未来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广东,“双百计划”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在四川,社会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参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文军认为,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社会工作空间将更加广阔。
从民生服务的细微之处到国家治理的宏阔布局,中国社会工作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会工作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在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下,一支专业强、情怀深、担当勇的社会工作队伍日益壮大,他们正以专业智慧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温暖篇章,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