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戚杰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环境与条件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引,是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根本遵循。

新发展理念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规律。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事物发展是矛盾运动的过程,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把握规律、精准施策。新发展理念直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构筑发展动能;以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消除发展失衡问题;用绿色作为普遍形态,破解人与自然关系失调;靠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实现发展内外联动;凭共享作为根本目的,确保公平正义。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蕴含的规律性认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依据。 

新发展理念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立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价值尺度。我国高质量发展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发展理念通过共享发展夯实公平正义根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框架。高质量发展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系统工程。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点燃强劲动能,从国产大飞机C919到人形机器人,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协调发展打开纵深空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布局优化发展格局。绿色成为鲜明底色,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开放之路越走越宽,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高质量发展是

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高质量发展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新发展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地,是检验其科学性的重要标尺,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载体。理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新发展理念倡导的各项要求,要通过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路径转化为现实成果。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1万亿元,福建舰、中国空间站等大国重器相继问世。协调作为内生特点,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4,较2020年下降0.22。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坚实桥梁。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检验标准。发展理念是否科学,需由实践成效来检验。“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关口,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过去十年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这些数据既体现了“量的合理增长”,更彰显了“质的有效提升”,是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直接证明。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深化动力。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科技竞争加剧,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升级融为一体。针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提出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等举措,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发展理念回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理论创新,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我国当前发展环境,坚持战略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把握系统观念,切实将理念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战略思维,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开创新局面。以战略思维把握历史主动,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保持战略定力,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在应对风险中巩固“两大奇迹”,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抓住主要矛盾,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拓展新空间。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要锚定主要矛盾,精准发力。要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目标,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破解“卡脖子”难题。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生态约束,以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破解动能、空间、生态领域矛盾。 

把握系统观念,在统筹协调发展中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卡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双向投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循环效率。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屏障,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统筹经济与民生,完善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系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