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迈上新台阶

牟雨璇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通知提出要“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是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立足新阶段,阔步新征程,我们要下力气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迈上新台阶,积极促进“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持久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强化使命担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首在固本培元,筑牢爱国强军的思想根基。要深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将国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深度融合,系统地向青少年阐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深刻内涵,帮助其深刻理解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认清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利用丰富的党史、军史资源,通过讲述英雄模范事迹、参观革命历史遗址、传唱红色经典歌曲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沉浸式学习,让红色印记融入青春血脉,引导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汲取精神营养,自觉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要强化忧患意识,在讲清我国发展巨大成就和国家安全稳固态势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扫除思想上的和平积弊,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

拓展教育阵地,构建多元格局。教育阵地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互补的多维立体教育网络。要巩固学校主阵地,严格落实大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标准,推动国防教育内容与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军事夏令营、少年军校、国防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要激活社会大课堂,积极与驻军部队、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工业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关系,有序组织青少年走进军营观摩见学,体验军营生活,感受官兵风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直观的实践体验,引导青少年在近距离接触和实践体验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要开辟网络新阵地,积极适应青少年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建设一批内容权威、形式活泼、吸引力强的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库,善于运用动漫、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制作推送图文并茂、案例鲜活、语言生动的国防教育产品,增强网络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育质效。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提升国防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必须在课程内容的精准供给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上下功夫,聚力打造一批青少年听得懂、喜欢学、记得住、用得上的精品课程。要注重系统性与层次性,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使国防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环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突出实践性与互动性,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避免“填鸭式”“满堂灌”,增加体验式、探究式、研讨式教学比重,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方法,积极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战场救护演练、轻武器模拟射击、野外生存拉练等实践环节,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磨炼意志、强健体魄、掌握技能。要增强时代性与针对性,课程内容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新成就,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纳入教学,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讲好新时代的强军故事,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加强师资力量,夯实人才支撑。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确保青少年国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严格选拔与配备,把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备良好军政素质和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国防教育教师岗位,积极聘请军队院校教员、优秀退役军人、国防领域专家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多元互补的师资结构。要强化培养与培训,紧密结合国防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定期组织开展高质量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使教师能够静心钻研教学,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军事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完善保障与激励,常态化开展尊师活动,切实关心国防教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断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激发教师投身国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