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025年07月1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6月29日至30日,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共200余位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现场 校方提供

会议致辞嘉宾 校方提供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在开幕致辞中提出,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人工智能为城市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通过制度协同构建治理共同体、技术赋能建设智能管理系统、发展布局探索“双碳”路径及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科技“硬实力”与人文“软智慧”融合驱动。期待研讨会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包容性城市发展。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张永刚在致辞中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上海把人工智能发展与深化“五个中心”建设融合,孵化培育了以云赛智联、智元机器人为代表的诸多人工智能企业,涵盖大模型、金融、芯片、具身智能诸多领域。他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要守牢安全公平的产业底线。期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在人民城市建设实践中,共同绘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可期未来。

  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联合召集人丁煌提出,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正推动城市治理范式重构。以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践为例,集中化网络系统提升了城市韧性。期待国内外学者能通过跨学科国际合作,为智能时代的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在致辞中提出,需加速人工智能从技术革新力向治理驱动力转变,路径包括构建全球AI伦理治理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交大依托教育部A类公共管理学科及市校共建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智库平台,深度参与超大城市治理创新,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全球学术共同体,推动可持续发展智慧输出。

会议主题发言嘉宾之一 校方提供

会议主题发言嘉宾之二 校方提供

会议主题发言嘉宾之三 校方提供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主持。大会主旨演讲分为四个部分,主题分别为“城市数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多元治理与全球城市发展”“城市治理创新范式与智能驱动”“城市发展的多维实践与韧性塑造”。同时开设了19个平行分论坛、1个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2个青年学者论坛,学者围绕城市治理、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吴建南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创新是影响经济发展周期的关键变量。在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打造创新区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创新区的本质在于营造如同“创新热带雨林”的复杂生态系统。在中国语境下,这种生态系统可具象化地表述为“创新生态圈”,其建设发展能有效激发城市内生创新活力、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介绍了经济发展的三角形分析模型。他认为,改革开放不是外生的,而是更大范围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影响了城市的其它资产、主体及预期偏好、行为和分布及变化,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制度变化。要件偏好和收益预期不仅被内生决定,而且是不同性质要件相互作用的中枢。中国城市奇迹的事实,也初步验证了统一发展的理论。

  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李振全主持。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当地组委会主任陈杰代表组委会对专家学者的精心准备和与会者对组委会的信任表示感谢。

  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CAAPA)、留美公共政策学会(CPSG)、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和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事务系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