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普洱学院学报

普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简  介:《普洱学院学报》(原《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下称《普洱学院学报》)是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普洱学院(原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其办刊宗旨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表以本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主,促进学校教学和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坚持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为为办刊思想;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刊方针。 1986年3月经省委宣传部、原省文化厅出版处批准正式创办,当时为省内部出版期刊,名为《思茅师专学报》(创刊初期刊号为“云南省内部报刊”特第(7)号)。1998年7月4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学报类正式期刊,自1999年第1期正式公开出版(新出期1998﹝69﹞号),并自办发行。2013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洱学院,《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普洱学院学报》,刊号变更为: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734;国内统一刊号:CN53-1224/G4。

  •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普洱学院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734
  •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24/G4
  • 邮发代号
  • 单价:8.0000
  • 总价:48.0000

2024年 第1期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符礼霜[1];王清萍[2];王清梅[3] (1-5)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综述 袁智中[1];李波[2] (6-11)

历史语境转变下普洱民族团结盟誓实践的当代意义探索 杨阎文[1];邓元琪[2] (12-15)

观念、制度与政策:古代中国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逻辑的历史考察 李天顺[1,2];张文芬[3];毛毛[1] (16-20)

科技助农视域下云南省祥云县新农村旅游业发展研究 田佳鑫[1];成文章[1] (21-24)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张怡[1];石庆华[1] (25-30)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的平台经济金融化研究 张晓宁[1] (31-33)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创新的贡献 张彩虹[1];唐秀忠[1];洪清青[1];李艺[1];张颖[1] (34-37)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路径探析 查金莲[1] (38-40)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皓洁[1] (41-43)

基于网络直播平台的农产品带货营销策略探析 金锐[1] (44-46)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孙桂燕[1] (47-49)

国家监察赔偿程序建构路径研究 王艺茗[1];李生得[2] (50-54)

法治化视角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研究 杨薇[1] (55-57)

大理府土官对明朝文教政策之因应 刘志男[1] (58-62)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研究述评 任文静[1];苑帅民[1];孙增德[2] (63-67)

互嵌式民族关系构建与互嵌式民族社区治理协同研究——以丽江金山多民族社区为例 涂静[1] (68-72)

塑造味道:身体视角下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品饮体验 光映炯[1];光映霞[2];沈丽萍[2] (73-77)

云南普洱绝版木刻创作中的生态观解读 黄丽梅[1];张丽辉[1] (78-81)

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张道晟[1] (82-8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朱艳莉[1] (85-87)

“文化强国”背景下的网络历史小说及其发展 王琳[1] (88-91)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 吉莉[1] (92-94)

莫言《蛙》中“姑姑”人物形象解读 黄震华[1] (95-97)

论《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与反叛意识 朱晴[1] (98-100)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人性冲突 潘靓[1] (101-103)

《砖巷》中后殖民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砖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董雪娟[1] (104-106)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以《典型的美国佬》为例 曾奕晖[1] (107-109)

《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抗争 王绍燕[1] (110-112)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程凯[1] (113-115)

滇老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研究 高龙[1] (116-118)

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曹婷[1] (119-121)

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研究 林汲[1] (122-124)

“大思政课”背景下普洱绝版木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李利宁[1];杨益英[1] (125-128)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实践创新对策 刘雪梅[1] (129-13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研究 何玉梅[1] (132-13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办法研究 陈艳[1];赵翠荣[1] (135-137)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徐桂艳[1];张海民[2] (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