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地域研究与开发》(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河南省科学院主管、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以发展地理学科、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为宗旨,以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追求学术品位和学术质量、创办精品和特色学术期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突出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特色。主要刊载地域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3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85/P
  • 邮发代号:36-109
  • 单价:20.0000
  • 总价:120.0000

2024年 第1期

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张立新[1];张家瑞[1] (1-8)

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时序演化特征研究 晋良海[1,2];李钰涵[1,2];方梅[3];陈颖[1,2];张倩[1,2,3] (9-15)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关哲[1];邵战林[1];潘佩佩[2];王晓旭[3] (16-22)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 李蕴琳[1];赵鹏军[1,2] (23-30)

面向SDGs的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时空分异及未来趋势研究 谢欣圆[1];朱婧[2,3] (31-37)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军民协同创新促进机制构建进路 范建民[1];邢召伟[2] (38-45)

基于海洋产业的城市创新网络特征及邻近性分析 郭建科[1,2];田冬翠[1,2] (46-52)

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机制 贺嘉霖[1];王敏[2];王大树[3];程哲[2] (53-60)

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东营市居民调查数据分析 曹虎[1];靳敏[1];武照亮[2];唐伟[3] (61-6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旅游效率——基于2003—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 赵建春[1] (67-73)

基于文化IP解码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研究 田美玲[1];方世明[2];寇圆圆[3] (74-80)

浙江省旅行社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罗成书[1];杨杨帆[2] (81-87)

南京市亲子旅游流时空分异及网络结构特征——不同出游类型的对比分析 陈颖[1];侯国林[1,2];刘润佳[1];潘晓青[1] (88-93)

基于网络游记的桂林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叶梦[1];林珍铭[1,2] (94-100)

中国乡村居民生计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 任以胜[1];汪勇[1];陆林[2] (101-107)

种业创新对粮食安全的溢出效应及区域差异 尹春凤[1];徐宣国[2];崔丙群[1] (108-112)

无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策略执行意愿的影响因素 刘灵辉[1];张迎新[1,2] (113-118)

土地流转契约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西省水稻主产区农户的调研数据 张梦玲[1];张予涵[2];谢芳婷[1] (119-124)

流域视角下安徽省传统村落时空格局差异性研究 张鲜鲜[1,2,3];何发[1,2,3];张大鹏[1,2,3];杨灿灿[1,2,3];陈智慧[1,2,3];张婷[1,2,3];黄丹妮[1,2,3] (125-132)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区域保护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张子涵[1,2,3];孙舔轲[1,2];侯小萌[1,2];苏迎庆[4,5];曲子涵[6];牛俊杰[1,2] (133-139)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移民生计能力与适应策略——基于适应水平的中介作用 李倩娜[1,2];姚娟[1];付鹏飞[3] (140-145)

安徽省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与碳达峰路径预测——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和岭回归模型 陆妍霏[1];宣蔚[1];赵力伟[1] (146-152)

土地利用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与机制——以辽宁沿海地区为例 姚焱中[1,2];宋有涛[2,3];薛依婷[2];贾长庚[2];王子超[2];张国徽[2] (153-159)

基于LMDI模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谭洁[1];刘琴[1];唐晓佩[1];谭雪兰[2];刘沛[1] (160-166)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杨婷[1];龚健[2,3];高静[2];潘越[2] (167-173)

旅游型传统村落用地与空间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张斌[1,2];郭冰玉[1];岳士俊[1] (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