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把握百年变局战略机遇,共谋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中非经贸合作智库研讨会综述

2023年08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容 张鸿

  2023年7月1日,由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中非经贸合作智库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是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专题论坛,除了主论坛外,还设有圆桌论坛、学术论坛等多个配套活动,此外论坛共发布《非洲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报告(2023)》、《扩大非洲农产品进口与建设“绿色通道”研究》、《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主宾国法律环境报告》三个重要报告。会议共汇聚了40余家国内外知名智库机构和专家学者,就“百年变局下中非经贸的合作与共赢”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为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合力成果。 

  智库建设助力高质量中非经贸发展 

  智库建设是一个指引前进方向的重要且基础的工作。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表示,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以及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对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湘非经贸快速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业态不断涌现,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作为湖南省打造中非经贸研究交流中心的创新性举措,在智库建设、人才培养和专业咨询等方面积极探索,务实创新,为湘非乃至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国别项目司司长阿伽实·沙充分肯定中非经贸合作的积极作用,并表示如今非洲面临气候变化、生活成本的上升等重大挑战,希望中国协助非洲国家获得更多的投资,推动非洲制药领域、绿色技术领域的发展,加大农业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认为,不仅要进一步提高智库研究的含金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为构建更加紧密的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中非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支撑。更要进一步增强智库建设的协同性,深化中非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智库生态圈。 

  百年变局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百年变局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意味着积极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推动经济融通、文明互鉴,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化格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中国与非洲不断拓展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展现出了新的发展潜力,中非经贸合作正在迈入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非洲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启示:一是现代化文明的人民性;二是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三是树立守正创新意识;四是立己达人,坚持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五是保持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不听命于任何外国势力。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认为,中非贸易合作正在使非洲从一个“无望的大陆”转变成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大陆。中国政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平衡与非洲的贸易关系,为非洲的出口增加价值,并通过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倡议,中国正在将与非洲的贸易关系扩大到数字领域。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浙江对非合作的经验与特点,用“政治强、经贸实、人文深”三点加以概括。并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民营企业与非洲需求以及人文交流的作用方面对未来中非经贸发展提出建议。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讲解。阐述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历程,并表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蕴含三大理念:开放、绿色、廉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所长黎文涛从外部环境变化、非洲自身变化以及中非关系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百年变局对中非关系的影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认为,中国在面对非洲国家现在面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债务问题以及基础设施融资相关的问题时,在积极参与对非主权债务的重组、减债、缓债的同时,也要反思对非融资审批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以及债务处置过程。未来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系统性解决非洲国家的债务问题。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总裁芮婉洁女士就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中的贸易畅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要实现到2025年之前将非洲对华贸易额提高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中非双方都应重视推进贸易畅通,具体举措包括零关税的优惠待遇、对非洲输华产品开放绿色通道等,同时,也要注意非洲输华产品增加值、非洲地理标志认证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指出,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未来亟须加强对非职业技术的合作,为非洲推进工业化提供技术性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徐秀丽教授表示,要实现百年变局下中非经贸的合作与共赢,需牢牢把握实践性、系统性和内生性三个问题。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博士提出中非双方可以通过贸易合作来帮助双方更好地应对粮食和供应链安全、气候变化和经济转型等领域面临的挑战。 

  中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与合作共赢 

  中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与合作共赢能够加强双方经济联系与互依互赖,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持续优化,促进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增长贡献积极力量。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特斯法耶·泽勒克教授首先赞扬了中埃投资合作成就,并表示未来中埃两国外国投资需要通过跨文化流动、投资项目、贸易和其他形式继续下去。中国非洲研究院南非研究中心主任姚桂梅研究员阐述了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依托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平台,聚焦落实三届论坛务实举措,取得了互利双赢的丰硕成果,并表示未来中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将聚焦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宣布的“九项工程”,既在农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深耕厚植,又着力在健康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技术人才、和平安全等领域培养新的增长点。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英才教授葛顺奇分享了在非洲调研的情况,他表示非洲目前情况严峻,新旧问题交织。但是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他认为,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出路就在于工业化道路,非洲想要发展必须实现自主发展,解决自身观念问题、政府治理问题和全方位的营商环境改善问题。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副秘书长、湘潭大学中国—非洲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洪永红教授表示,对非经贸合作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并提出建设非洲法律数据库,以便中国企业可以了解非洲法律,在非洲合法经营,规避企业法律风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教授表示,中非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非合作有利于在非洲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推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非合作最重要的是发展实体经济,推进非洲工业化,缩小双方贸易差距。其中民营企业要发挥更多作用,瞄准非洲本地的需要,精准投资。中德可持续发展中心高级顾问杜世涛提出了可持续的农业价值链,希望能够借助各方的比较优势来推进三方甚至多方的合作模式,把当地的小农户加工企业、物流等,和中德中欧企业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农业价值链,保证非洲的合作伙伴可以更好地获得促贸援助带来的红利。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外经贸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兼非洲研究小组组长王成安认为,中非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平稳发展。未来在以下方面中非合作前景广阔:一是贯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二是中非开展高质量的合作;三是鼓励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四是支持民营企业投资非洲;五是恢复或推动中国与非洲的易货贸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李智彪认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长远目标还是应该帮助非洲打造本土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最大难点是资金短缺,破解这一难题应聚焦发展资金多元化与非洲货币国际化。就中国而言,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其货币的国际化。太和智库研究员刘蕴指出了中企海外安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他认为,目前中国安保企业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差、市场份额低等问题。此外,中国海外安保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安保人员待遇缺乏竞争力、安保体系不够完整等问题较为突出,并从安保公司能力提升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非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非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利于增进对非洲国家的深入了解和理解,推动双方交流合作,促进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进而实现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认为,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要有“知成一体”的理念创新,区分学术型、智库型发展目标,从底层逻辑开展国别咨询项目,加大一手调查实践,注重国际话语权。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赵蜀蓉教授认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需要解决单位投入、人才储备、成果应用等问题。她建议一方面要坚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深挖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鼓励支持研究人员赴境外实地调研国情、民情;另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成果为牵引,将区域国别学进行“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打造系统性生态,推动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覃胜勇副教授表示,非洲经济传统研究领域包括非洲一体化,非洲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需求与供给、产业结构和积累投资。而近年来中国的非洲研究出现了新趋势,开始关注非洲工业化、中国对非援助与对非合作、“一带一路”与非洲、非洲减贫与可持续发展、中非法律合作与教育合作等领域。目前我国对非洲的研究缺乏对非洲的有区别的细分领域的研究,缺乏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工具。江西师范大学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泽忠介绍了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他认为非洲区域国别学科的研究领域特别广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有可为,国内各类非洲区域国别研究机构需要更多支持研究人员到非洲国家深入调查了解,与非洲同行开展更多的经贸合作议题交流与合作,方能更好地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 

  中非经贸智库交流与合作 

  与会的国内外智库代表认为合作领域可以包括:加强非洲经贸领域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聚集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问题,搭建研究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联合研究及成果转化、打造学术期刊和智库专刊,完善中非经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教授指出,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的中非经贸需要真正高水平、专业化、本土化的智库支撑。一方面要加强国内各个中非经贸智库机构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重视非洲本土智库专家的合作。同时,中非经贸智库要着力解决当前中非政府、企业普遍关注的中非供应链效率与质量提升、非洲产品进口障碍解决、中国商品出海非洲的品牌国际化建设、中非数字贸易实现形式等关键问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池昊涵认为,非洲各国应该用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积极加入中国提出的其他公共产品,并且做好联动一体推进,推动非洲自身的全面均衡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应与联合国做好联动,以更多小而美的项目惠及非洲人民,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杂志社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安春英提出,要打造湖南非洲研究院共同体,加强“中非+经贸+地域”研究。在智库建设方面,要联合办会,加强人员交流,深化共同体研究。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智库主任、世界金融论坛秘书长冯兴科提出,要实施中非“去美元化+非本币结算”的金融合作战略。太和智库秘书长马云涛认为,要建立更多领事馆,促进中非合作对接。湖南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红教授、中南大学尹华副教授认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不仅可为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还可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在专业性、国别性以及具体案例上贡献更多的成果,助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加拿大跨国公司国际研究会执行秘书长江风表示要加强国内外智库合作,共创“非洲研究”期刊。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