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曾用刊名: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挥综合性理工院校特点,开展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反映高教改革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本刊特设“特约稿件”专栏,刊登讨论学术热点问题的文章,开设“三晋文学与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为三晋学术提供研究领地。
- 主管单位:中北大学
- 主办单位:中北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学院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64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29/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40周年主编寄语
赵公民
(F0002-F0002)
从《世说新语》看门阀士族的历史贡献
宁稼雨[1]
(1-6)
新质生产力专栏主持人语
闫春[1]
(7-7)
央地战略互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和路径
钟昌标[1];钱三明[2];张洪梅[2]
(8-15)
资源型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闫春[1];刘佳慧[1]
(16-27)
文艺美学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梁晓萍[1]
(28-28)
从“修辞明道”看韩愈文道观之新释与审美特征
梁晓萍[1];张宇新[1]
(29-35)
论战国黄老道家的美学思想——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中心
谭玉龙[1]
(36-41)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专栏主持人语
于海琴[1]
(42-42)
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征、群组差异和潜在问题
于海琴[1];郭宗新[2];陈郓花[1];尹星然[1];许俊瑶[1]
(43-55)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路向——基于文献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张琪[1];陈玉杰[1]
(56-6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栏主持人语
卫才华[1]
(67-67)
中国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逻辑
双金[1];张圣杰[1]
(68-78)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策略探究——以苏州为例
廉同辉[1];陈佳[1];张璐[1]
(79-84)
新时代“国漫复兴”十年专题1:技术与情感主持人语
陈亦水[1]
(85-85)
人技平衡与多元共创:“技术-平台”驱动下国产动画的视觉表达与创作模式
赵丽瑾[1];赵明鑫[1]
(86-92)
从以爱之名到以爱为铭:中国爱情动画电影叙事模式与类型转向
陈可红[1];麦梓荣[1]
(93-100)
网络舆情与新媒体专栏主持人语
刘倩[1]
(101-101)
网络极端民族主义舆情风险治理研究——以“6·24苏州持刀伤人事件”为例
刘倩[1];罗家悦[1]
(102-110)
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情感传播与引导策略——以三家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为例
曹轲[1];农舒婷[1]
(111-122)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栏主持人语
颜克高[1]
(123-123)
社会一体化治理:当代中国基层治理新阶段
颜克高[1];王馨悦[1];宋亚辉[1]
(124-13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以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为例
常晶[1];陈亚颖[1]
(132-139)
文学传播与图像阐释专栏主持人语
臧丽娜[1]
(140-140)
基于文学文本的城市形象构建路径——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为例
臧丽娜[1];李侑珊[2]
(141-148)
复式视觉焦点的场景同构:《点石斋画报》对世界图景的视觉叙事
陈晓洁[1]
(149-156)
墓志与文学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高慎涛[1]
(157-157)
高丽墓志撰者署名演变及其原因略论
杨向奎[1];张仕萌[1]
(158-164)
新见史料与中古陈郡殷氏家族文化述论
杨琼[1];张子音[1]
(165-171)
新出唐《陆勳墓志》及其文史价值考论
高慎涛[1]
(172-178)
戏剧传承与发展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杜鹃[1]
(179-179)
幽灵侵扰:山姆·谢泼德戏剧中的创伤
孔瑞[1]
(180-184)
元代戏曲文体观念形成及理论贡献考论
徐燕琳[1]
(185-191)
论20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对“性别本质主义”的挑战及其现代性
陈文联[1];苏楚涵[1]
(192-198)
父权制下女性的“不洁与恶”批判——兼论女性主义流派的异曲同工
汪怀君[1]
(199-207)
国际机制调解争端与地区安全合作——以明斯克小组为例
马思睿[1];杜耀宸[2];刘华[3]
(208-216)